昨天有一位同學的老婆閒聊時說出"這麼爛的東海大學為什麼要重考?",怎麼會有這樣的誤解,頓時我覺得社會變了,社會大眾對學校的排名似乎有很大的誤解,甚至已經成了夫妻的倆個人還存有這樣的誤解,真的很令人失望。
於是…我決定了,我要幫東海証明,証明它並不是這麼的差勁。
我用google找了一下大學排名的資料,在幾個論壇中有些人在討論學校的等級,東海果然被排在很後面,就連傳統強校成大也被排成二流國立大學,這樣文章還不只一篇,而且可以看到很多科大被拉到很前面的位置。
以我個人的判斷,這些作者應該是技職體系出身的,所以才會有這樣的期望。
首先,必需要從普大跟科大之間做一個高低的判斷,如果很簡單的以入學成績來排名的話,普大一定是在科大之上,原因很簡單,在國中升高中時學生已經被分成兩半了。三年的高中職生活,有人向上提升有人向下沉淪,所以最後上大學時的實力,普大倒數幾間跟科大前面幾間有機會交錯,學生的能力排名上應該還是以區塊型呈現,上面一塊普大,下面一塊科大,中間區塊排名出現交錯。
如果學生程度不能做為學校排名的依據,那麼要用什麼做學校排名的依據呢?
論文產量跟學校科系多寡有關,排起來大家都有話說。
學校硬體設施,校地占地大小,圖書館大小,學費高低,學校地點;如果是這些考量,那麼大學也不用排名了,排名跟本就不會因為學生而改變。
教授素質非常抽像,而且各校科系不一,排名也有困難。
企業愛用程度,這個排名就更加不公平了,以台灣電子業掛帥的狀況來看,工學院科系越多的學校,企業的愛用度就會越高。
回到當年,第二類組的資訊系,錄取分數在東海僅次於建築系的,而建築系的錄取分數在全國第二類組排名是10名內。若單就資訊系的分數做跨校的排名,東海是私校第二,僅略低於輔大資工。
如果用分數來排名,東海在當年並不差勁。
廣告
至於目前的狀況呢?
我找到一個網站
96年大學各校系最低錄取分數,參考最新一年,資訊相關的排名,試著看清楚,到底東海如今的排名如何?
上面是把
96年大學各校系最低錄取分數網站的資料截出資工的部分,沒有資工的學校就無法做比較了,而資管,跟本就不是同樣的東西,所以沒有辦法比。
排名上來看,這些年來有些許的改變,基本上來說,北部學校的排名都上升了。現在不再由聯考單位主動公布最低錄取分數,以前我們幾乎是照這個在填,現在沒有這份資料,志願的填法應該會是以離家近與國立為優先。把位在北部的學校的排名向後移,越台北的移越多,大致上可以還原出以前的大學錄取排名。對了,要把一些新學校拿掉,當時並沒有這麼多新學校(嘉義大學,聯合大學,台南大學,高雄大學,台北大學都沒出現,東華跟暨南剛出現沒多久),清一清你會發現當時普通大學的學校還真是少。
意外的是,第一名是中興大學,中興是一個以第三類組為主的學校,在國立的學校中是倒數的(當時國立大學沒有很多間,中興跟海洋是國立倒數),而錄取分數卻衝這麼高,也許它是第一類組的科系不然就是加重計分的科目很多,不太清楚。而輔大的資工跌的好慘,難怪工作這麼久沒有遇過輔大的RD,國立中山大學也很奇怪,跌到這麼後面,有可能錄取採計的科目很少。這份由各校自行公佈而整合而成的最低錄取分數雖然怪怪的,但至少還是能看出點端倪。
科大的排名我想就應該會是從普大的國私立交接處穿插排入,這算是很優惠的排法了,因為,國中升高中職時,學生在程度上已經分類過一次(再次強調),說什麼高職專攻專業,這都是教育部在騙人的啦,既然拼專業,畢業後就可以出去工作了,為什麼還要廣設科大呢?
以上是以錄取成績做排序,只有這個是比較客觀而且可以排名,也是研究我同學為什麼要重考而做的"考古研究"。
最後.... 東海在當年不算是難考,但是重考進來的人也很多,沒有想像中的爛啦。
還有...我沒有重考,我只是幫我同學申冤也幫東海申冤。
相關文章:
令人哭笑不得的排名 -> 該討論串後面有一長串炮轟回應。